国有保险公司
法律特征
1、国家是国有保险公司的唯一股东。
2、国家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3、代表国家出资的机构或部门必须获得国家授权。
4、国有保险公司不设股东会;
5、国有保险公司的章程,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制定,或者由公司董事会拟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批准,并报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生效。
6、四大副部级保险公司人事权移交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中国保监会负责监督。
组织机构
股东
1)在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权利通过股东会行使。
2)而在国有保险公司中,国家是唯一的股东,因此不设股东会。
3)国有保险公司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委派董事,授权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
董事会
1)国有保险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负责。
2)董事会制订并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3)《公司法》:"国有保险公司的董事会由三到九名董事组成。"
4)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负责召集主持董事会。
经理
1)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是董事会决议的具体的执行者。
2)经理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工作。
3)《公司法》:"经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同意,董事会成员可以兼任国有保险公司的经理。"
监事会
1)《保险法》:"国有保险公司设立监事会。"
2)"监事会由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专家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代表组成。"
3)"对国有保险公司提取各项准备金、最低偿付能力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章程的行为和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
四大副部级央企保险公司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下辖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人保资产等;
2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人寿",下辖中国人寿,国寿资产,国寿海外,国寿财险等;
3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下辖短期出口保险、中长期出口保险、投资租赁保险、国内贸易保险等;
4)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太平"。
其中最不为内地人所知的就是中国太平,它曾代表国家经营海外业务,2001年满载的国家的重托,民族的希望,回国复业。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出巨大的贡献。
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时间最长和品牌历史最悠久的中资寿险公司之一。
2012年3月17日18时27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发布微博称:"中国四大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正式升格为副部级单位。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6日下午的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此项决定。
公司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的国有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以及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
1.市场份额。从1988年起,股份制保险公司以及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相继进入保险市场。随着其他组织形式的保险公司的发展,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又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基本仍处于垄断地位。到1998年,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回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全国产险保费总收入的80.38%,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国寿险保费总收入的77.63%.
2.存在的问题。自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国有保险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保险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国有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
(1)资本金缺口大,偿付能力不足,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三家公司都有较大的资本金缺口。三家公司的实际货币资本金均大大低于其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注册资本金的金额,也低于《保险法》规定的偿付能力要求。过低的资本金直接显示了国有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公司发展动力不强,内部管理责权不清晰,约束机制较弱,经营机制不灵活,使得国有保险公司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上,差距很大。(3)遗留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较多、机构设置重叠、人员过多。由于国有保险公司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其直接决定着我国的保险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一方面其本身存在的问题直接反映为我国保险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我国整个保险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
3.对国有保险公司现阶段发展水平的基本评价。从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至今,国有保险公司为中国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内部在建立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运行机制上有了较大进展,保险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也为中国保险业培养了一批保险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作为国有公司的诸多弊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如上所述,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水平低;偿付能力不足;遗留问题较多。因此,国有保险公司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存在弊端
一只木桶的容积,并不取决于较长的木板,储水的总量始终无法超出短边的极限。就象一围堤坝,洪水总是首先越过最低矮的挡板。那么,国有保险公司这只"木桶"的短边究竟在哪呢?
(一)与外资保险之比较 在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入我国的时候,国有保险公司自有外资不可比拟的文化、网络、既有份额等优势,但难与国际化对接、多层次低效率的管理、开发创新力不足都是木桶的短边。
1.国际化之短。一是竞争级别上的差距。洋保险块头大,是重量级,是庞然逼近的巨鳄,中资保险公司却是小块头,轻量级,充其量是初生之犊。二是技术含量的差距。保险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和附属品,经济发达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保险业发展的深度。高度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引领着风险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我国经济起飞中蕴含的对保险支撑的需求,迫使我们必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三是无国界经济的标准化需求。中国入世之后要在国内保险界立足,不仅需要有"内战"的经验,更要具备与国际保险巨头抗衡的实力。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现在和未来更要把握国际惯例,遵循国际标准,主动与国际接轨。
2.低效率之短。作为脱胎于计划经济垄断经营的国有保险公司,以行政区划设点,机构遍及城乡,网络覆盖全国。然而,机构的铺设并未必然带来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绩效的提升。耗费大、环节多、节奏慢、服务不到位始终是国有保险公司的顽症。以车险、货运险"双代"为例,保险标的异地出险,标的物所在地分支机构代查勘、代理赔应是国有保险公司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手续繁琐,代理与被代理公司之间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从经营管理层次上讲,外资机构往往是简单精干、扁平化管理,而国有公司是层次较多,层级分明,有穿靴戴帽之感,存在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对客户反馈信息传递缓慢的缺陷。
3.开发创新力之短。随着开放的潮流,中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保险,越来越深刻地接受着保险市场的熏陶,产品开发、客户关系、危险管理、风险评估这些似曾相识的概念成为企业基本生存之道。然而,由于开放的不完全、竞争的初始化,国内保险业尤其是国有保险公司在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承保技术、新的市场运作方式、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尚处于较低层次模仿阶段,研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和开放态势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滞后效应。
国内同行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保险业成长迅猛,新兴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大量出现,并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各类保险公司同台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新兴保险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金融保险行业管理政策和大的经济环境的促进和支持,另一方面,新兴保险公司从设立之初就以崭新的体制,灵活的运作方式,吸收国外现代保险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员工队伍结构和人才使用培养等方面更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在业务拓展中更加注重不断推出新品,在经营战略上更加注重资本运作,这些都为它们注入了活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与之相比,国有保险公司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现有经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营销手段等方面动作不够迅速,行动相对迟缓。
1.公司再造功能之短。国有保险公司拥有历史悠久、在海内外有知名度很高的品牌,但在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创新服务、维护和提升品牌优势等方面任重道远。CE集团、海尔集团的成功和安然公司、香雪海、巨人集团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品牌的维护比品牌的创立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当前,一些国内保险同行十分注重品牌效应,通过加快国际化、市场化、电子化等途径在我们身后紧迫不舍,迫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品牌动态再造的扬弃思想。
2.快速应变力之短。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国有保险公司是大船,具有较好的防御系统,具有较强的抵御风暴的能力,具有特殊的抗击打能力,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凭借惯性缓慢前行……然而,俗话说得好:"船大难调头"。以防御为主、具有较大惯性力的特点同时蕴含着缺乏灵活性、不善应变,较少主动出击意识,不易改变航向的劣势。当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市场行情变化莫测的时候,国有保险公司这艘巨轮已经不可能"旁若无人"地独自航行了,而要不断调整配置、改善结构、改造性能、轻装前进,主动投入一场以稳求存、以变求先、以快取胜的航行比赛。
3.跨文化交融之短。国有保险公司以其50余年的经营历史,积淀了比较深厚的独特企业文化: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坚韧性,努力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做大胜于做强的发展观,感化优于制度的软管理,融入主流社会的区域文化意识……空间上的拓展延伸和公司独特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国有保险公司丰富复杂的文化理念,各种官方的、民间的、民族的文化理念在国有保险公司内均能找到它们传播和生长的土壤。然而,也许正因为国有保险公司文化如此浓厚的"中国特色"和地域特征,公司文化在吸收和融入"外来文化"时存在一种天然的隔膜,存在边界意识较重、行业局限较大、视野不够开阔、科学思维欠缺、超越冲动不足等"企业病",尤其是在海外文化大举进入,现代保险经营理念悄然入境的时候,东西文化的碰撞、新旧经营模式的转换、空间概念的拓展、企业文化的重塑……国有保险公司的文化转型和理念创新与新兴保险公司相比,需耗费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就象一支善长野战的陆军突然改编成海陆空联合军团,如何克服平面思维的局限,确立立体三维甚至多维的崭新概念,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转变。
发展策略
转变局势应找内因、激内力、事物的变化,内因是根据、是根本,只有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顶住外部压力,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1.经营指导思想的转变。要从根本上抛弃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对业务负责与对客户负责,眼睛盯着计划与眼睛盯着市场,让上级满意与让员工满意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业绩论英雄,在内部营造一种围绕市场做业务、围绕客户讲服务、围绕竞争谈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推动内部各项改革,整合内部各类资源,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2.管理方式的转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公司长远发展出发,加快公司管理体制的改造,实行扁平化管理,夯实微观基础,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公司的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和应变能力;同时,要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变粗放式管理为集约化、科学化管理,减少管理漏洞;在管理方式上,要进一步适应市场,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服务,为基层公司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通过市场调节和政策激励引导基层公司加快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
3.营销结构和方式的转变。必须眼睛向外,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速度,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不断提升公司在保险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要从简单的低层次的产品推销向现代组合式的立体营销转变,增强公司经营活力,增强公司产品的生命力和向社会的渗透力;要不断研究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积极拓展新的产品销售渠道,努力寻找新的消费领域,要十分重视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加强与经纪人公司、代理人公司的合作;同时积极开展与银行、邮政等兼职代理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业务阵地,提高市场份额。
4.员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国有保险公司在向综合性、国际化保险(金融)集团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员工素质的提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加快疏通员工进出的渠道,在裁削冗员、减员增效的同时,必须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要通过内部改革逐步弱化编制概念,以待遇和事业吸引和留住人才;要加快内部人才流动、人才培养的步伐,让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要重视个人代理人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公司人才队伍重要补充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营销人才加盟,促进公司营销业绩的提升。(二)寻外援,用外脑,借外力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有保险公司要建成国际化的保险(金融)集团,必须努力打破相对封闭的运作体系,建成更加开放的业务及管理系统,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增强自身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1.增资扩股,优化体制。公司在从内部着手,加大机制转换和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应加快公司体制改造的步伐,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境外上市,不仅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扩大承保能力,壮大公司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强化公司经营管理的外部监督,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显著加快公司商业化、市场化的步伐,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次。
2.引进人才,提升素质。在对员工队伍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是带有根本性的举措。通过减员可以迅速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减轻公司的冗员负担,通过培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技能,通过任用、交流、奖惩等激励措施可以留住现有人才,而通过不断引进外部人才既可以迅速调整公司的人才结构,满足某些岗位对稀缺人才的需求,而且从长远来看,这对改善员工队伍的整体结构,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至关重要,大有裨益。
3.巧借外力,组合营销。一是政府搭台、保险唱戏。应充分发挥国有公司的独特优势,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借船出海,借风扬帆。二是顺应时势、善用中介。要克服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偏见,主动协调沟通,争取为我所用,将中介的优势化为公司实力的延伸。三是"冤家路宽"、同行结盟。国有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中的强者,理应有强者的风范,在竞争中应与对手争先恐后地"赛跑",不可与同行没头没脑地"拳击",携手并进、合作共荣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四是银保联姻、广开财路。国有保险公司与各大银行的合作具有天然的渊源,这种合作在金融市场十分繁荣的今天,对双方有着更加不同寻常的意义。国有保险公司脱胎于银行,发展离不开银行,与同行竞争也必须借助于银行。加上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深层次需求,更使银保合作成为中国新金融的一个亮点。国有保险公司应从金融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打造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的长远目标出发,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强联合,开辟银保合作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