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十岁买什么保险好?

医疗保险需求

来源:360百科

医疗保险需求

补充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产物,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中的探索,都还只是刚刚起步。补充医疗保险将如何发展,这里我们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从个案地区的情况看补充医疗保险的现实需求

为了展望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有必要先了解补充医疗保险的现实需求。这里我们以四川的情况为例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该个案地区的情况原出自四川省劳动保障部门于1998年10月至12月对省内部分地区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的医疗保险情况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的单位样本共189家(机关、事业单位108家,企业81家),共有职工 92630入,男女职工比例为 8:5(机关和事业单位为3:l,企业为5:2),离退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5%(机关和事业单位为24%,企业为26%)。81家企业单位中经济效益较好的占4.8%,一般的占31.l%,较差的占55.4%。所调查的单位1997年职工人均年度工资为6056.50元(机关和事业单位7337.80元,企业5633.21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关于补充医疗保险,我们得出如下几点印象和结论(不排除这些印象因调查地点和时间段的有限性而不能完全反映全国的普遍情况)。

(一)大多数单位(机关和事业单位占93.l%,企业占 85.2%)指出他们能够接受的"基本医疗"部分的筹资比例在8%以下,能够接受的封顶线为当地社会年平均工资的3至5倍。超过半数的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为67%,企业为54.3%)不愿为单位职工投保补充医疗保险,不愿意投保的主要原因是单位负担不起;愿意投保的单位能接受的缴费比例约为职工工资的2%左右。这反映出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因此,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只能采取非强制性的自愿参保方式,保险费亦不能定得过高。

(二)愿意自办或为职工投保补充医疗保险的单位大多希望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并愿意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3%来自办或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这说明由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开办自愿参保的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也符合广大职工和单位的愿望。

(三)大多数职工(占68.7%)认为所在单位不会为其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超过60.9%的职工个人不愿意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不愿意投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负担不起和对商业保险公司缺乏信任感,愿意投保的个人大多(占56.1%)仅愿意每年拿出不多于100元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商业保险公司虽然具有灵活、高效和服务周到等优点,但由于目前我国整个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还处于起步价段,广大职工和单位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不高,对其支付能力还不放心。这是商业保险公司在设计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时应当加以考虑的因素。

医疗保险需求形成的条件[2]

(1)医疗保险消费意愿。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源于对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需要。当无法预料的自然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时,会给人们造成身心伤害,带来经济损失,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患病的担忧和恐惧,并寻找某种手段来避免、应付或减少疾病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一般都具有购买医疗保险以求平安、稳定、正常的愿望,这种消费意愿成为购买保险的首要因素。

(2)货币支付能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与参保人之间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关系。人们要想获得保险,必须支付一定量保险费。人们对医疗保险需要的满足,受到其货币支付能力的限制。因此,医疗保险需求就是人们在一定的保险费率(premium rate)(价格)条件下由货币支付能力决定的对医疗保险的需要量。

(3)医疗保险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物符合医疗保险机构的经济技术的要求。即参保人想投保的医疗保险险种和保险机构设计的险种相吻合,这是构成医疗保险需求的必备条件。如果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是保险机构在技术上难以做到的,也不能构成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例如投保艾滋病。总之,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人们想得到的医疗保障需要就不能或难以转化为真正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经济理论[3]

1.财富边际效用递减

尽管人们对财富是偏好的,但随着拥有的财富数量增加,尽管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总效用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财富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疾病是不可预测的,人们无法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患病、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在疾病发生时保持效用最大化,可以在自我保险、购买保险两种方法中选择。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形式[2]

医疗保险需求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有形的经济保障形式,即在物质方面,体现在人们患病和遭遇意外伤害时,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医疗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偿付范围,对发生医疗费用的参保人给予部分或全部的补偿或给付,或通过医疗机构直接提供免费、部分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②无形的心理安全保障形式,体现在转嫁疾病风险,获得医疗保险保障,解除人们因病致贫的后顾之忧,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带来经济保障的实物形态需求,而对心理安全保障的无形需求则认识不足。有的个人和参保单位,由于在保险有效期内没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损失,闽而没有得到经济补偿和给付,就认为参加医疗保险是白花了钱,甚至对投保持消极的态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对上述两种形式的需求都是客观存在和必要的。而且,对于参保人来讲,得到和没有得到补偿的经济意义是相同的。之所以得到补偿是因为其患病受到了损失,按照损失补偿的原则,所得到的补偿额没有超过实际损失额,参保人并未得到额外的利益;而没有得到给付是因为其身体健康没有遭受损失,但参保人却得到了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1]

1.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医疗保险承保的。是疾病风险,疾病风险的存在是医疗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疾病风险,它的发生不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而且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有时这种经济损失是难以承受的。显然,医疗保险需求强度与疾病风险的存在程度成正比。疾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高,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越大,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以及愿意支付的医疗保险费就会越高,医疗保险需求也就越大;反之,医疗保险需求就小。因此,疾病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

2.医疗保险的价格

医疗保险的需求量与医疗保险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如果医疗保险费率即医疗保险的价格较低,可刺激医疗保险需求量的增加;相反,如果医疗保险的价格偏高,个人或单位会削减自己的医疗保险需求。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险价格,不仅能使医疗保险机构的收支达到平衡,又可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保险。

3.消费者的收入

在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需求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医疗保险与经济收入的基本关系。随着个人收人的日益增多,人们用于消费的部分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在变化,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人们不仅要求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且希望在发生疾病时,也能保持相当的生活水平。因此,当安全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就扩大了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由于不同收人水平的人群对医疗保险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对医疗保险的提供者来说,能否提供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医疗保险服务,将是提高医疗保险需求的关键。

4.承保范围

医疗保险的承保范围是指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如果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医疗保险项目不是投保人所希望得到的,人们将不会购买保险机构所提供的险种,从而影响到医疗保险的需求。

5.医疗费用的负担方式

不同的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自付的医疗费用比例越高,人们参保的积极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我们可将医疗保险分为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和混合保险。采用不同医疗费用分担方式的医疗保险,将对医疗服务需方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扣除保险(deductible insurance):被保险人在就医时先自付一笔钱,当自付的金额超过一定限额(起付线)时,被保险人不再支付,其余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承付,这种保险称为扣除保险。扣除保险对医疗保险需方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起付线的高低。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起付线过高,又会使许多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被抑制,一部分人的基本医疗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确定适宜的起付线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人的费用意识,约束病人的行为,又能保证消费者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2)共付保险。(又称合作保险,Co-insurance):指医疗保险机构和病人共同承担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即当病人发生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机构为病人偿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其余部分自病人自己承担。实行共付保险,让病人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可增强病人的费用意识,从而改变病人的消费行为。共付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者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共付率(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的高低。共付率(Co-insurancerate)较低时,患者自付的比例就会增加,因此,将会抑制病人的正常需求,尤其对于收入较低的病人,由于无力支付所应共付的那部分医疗费用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但如果共付率较高,则会使病人的费用意识降低,医疗保险机构通过需方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度也会降低。

(3)限额保险(limited insurance):限额保险指为病人的医疗费用的补偿设立一个最高金额限制(maximum liability limit),或最大服务量限制,超出部分由病人自付,即通常所说的"封顶"。这种方式限制了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高额或过度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医疗保险成本,但对于患大病而又无力支付的病人来说,则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4)混合保险(mixed insurance):混合保险是将各种费用支付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当在疾病发生概率较高、医疗服务需求量较大、且每笔医疗费用一般都在起付线以上时,可采用扣除保险的形式,以减少医疗保险的成本。如在起付线至封顶线之间的部分采用共付保险的形式以增强需方的费用意识,减少"道德损害"(moral hazard),降低医疗费用及保险成本,又可通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选择(优质低价)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提供效率;在封顶线以上部分设立巨额保险,以达到风险分摊的目的。

6.医疗服务的供给

医疗保险的需求受医疗服务的价格、种类、医疗费用水平以及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影响。随着医疗服务价格及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医疗支出在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更加迫切。如果医疗服务的种类及质量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不能够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满意的医疗服务,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7.医疗保健制度

参保前的医疗保健制度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绝大部分医疗服务费用由国家预算和企业财务开支,使人们产生了免费就医的心理惯性,而参加医疗保险发生医疗费用后自付的比例往往会有所提高,因而影响了人们参加医疗保险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当替代品(公费、劳保医疗)的价格近乎为零时,被替代的商品(医疗保险)的需求在被替代的范围内几乎为零,因此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下,人们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也不会产生医疗保险的有效需求。但对于过去就医需自付医疗费用者,参加医疗保险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因而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较高。

8.保险意识

是指人们对"医疗保险"这一客观事由的主观认识。有疾病风险存在,且经济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就产生了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可能性,但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人的主观意识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越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于"免费就医"的惯性影响,加之正在试行的社会医疗保险起点低、覆盖面窄,给人们带来实惠的"示范效应"不强,人们普遍缺乏医疗保险意识,因而抑制了医疗保险需求的快速增长。保险意识的另一种表象就是避险心态,不同的消费者对风险的行为是不同的,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表现出避险行为,避险心态越重的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与此相反,面对风险表现出冒险行为的消费者就不会购买医疗保险。

9.其他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要其他很多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医疗保险的需求。如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健康状况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应该是健康愈差的人,参加保险的可能性愈大;相反,可能性愈小。但一些研究结果与上述假设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收人、文化水平等原因,没有参加保险,以致小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造成健康状况差;另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公司把那些身体状况极差的人排斥在保险之外。

尽管疾病风险的存在是人们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仅是一种客观因素。文化程度对医疗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文化水平高的人,比较相信和容易接受医疗保险,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多。如果人们对医疗保险没有认识,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观愿望,也就不会产生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编辑]

什么是医疗保险需求

医疗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服务量,即医疗保险机构所提供的一定价格条件下的经济保障需要量,用货币计量单位表示即为医疗保险金额。医疗保险需求的主体即医疗保险消费者,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一定费用条件下,被保险人抗疾病风险的情况、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医疗保险方案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和评价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或方案最根本的标准。被保险人既是医疗保险市场中的买方,又是医疗服务的消费对象。他们在医疗保险的筹资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将对保险的效果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1][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形成的条件[2]

(1)医疗保险消费意愿。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源于对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需要。当无法预料的自然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时,会给人们造成身心伤害,带来经济损失,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患病的担忧和恐惧,并寻找某种手段来避免、应付或减少疾病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一般都具有购买医疗保险以求平安、稳定、正常的愿望,这种消费意愿成为购买保险的首要因素。(2)货币支付能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与参保人之间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关系。人们要想获得保险,必须支付一定量保险费。人们对医疗保险需要的满足,受到其货币支付能力的限制。因此,医疗保险需求就是人们在一定的保险费率(premium rate)(价格)条件下由货币支付能力决定的对医疗保险的需要量。(3)医疗保险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物符合医疗保险机构的经济技术的要求。即参保人想投保的医疗保险险种和保险机构设计的险种相吻合,这是构成医疗保险需求的必备条件。如果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是保险机构在技术上难以做到的,也不能构成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例如投保艾滋病。总之,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人们想得到的医疗保障需要就不能或难以转化为真正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经济理论[3]

1.财富边际效用递减尽管人们对财富是偏好的,但随着拥有的财富数量增加,尽管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总效用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财富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疾病是不可预测的,人们无法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患病、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在疾病发生时保持效用最大化,可以在自我保险、购买保险两种方法中选择。[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形式[2]

医疗保险需求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有形的经济保障形式,即在物质方面,体现在人们患病和遭遇意外伤害时,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医疗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偿付范围,对发生医疗费用的参保人给予部分或全部的补偿或给付,或通过医疗机构直接提供免费、部分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②无形的心理安全保障形式,体现在转嫁疾病风险,获得医疗保险保障,解除人们因病致贫的后顾之忧,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带来经济保障的实物形态需求,而对心理安全保障的无形需求则认识不足。有的个人和参保单位,由于在保险有效期内没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损失,闽而没有得到经济补偿和给付,就认为参加医疗保险是白花了钱,甚至对投保持消极的态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对上述两种形式的需求都是客观存在和必要的。而且,对于参保人来讲,得到和没有得到补偿的经济意义是相同的。之所以得到补偿是因为其患病受到了损失,按照损失补偿的原则,所得到的补偿额没有超过实际损失额,参保人并未得到额外的利益;而没有得到给付是因为其身体健康没有遭受损失,但参保人却得到了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1]

1.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医疗保险承保的。是疾病风险,疾病风险的存在是医疗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疾病风险,它的发生不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而且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有时这种经济损失是难以承受的。显然,医疗保险需求强度与疾病风险的存在程度成正比。疾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高,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越大,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以及愿意支付的医疗保险费就会越高,医疗保险需求也就越大;反之,医疗保险需求就小。因此,疾病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2.医疗保险的价格医疗保险的需求量与医疗保险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如果医疗保险费率即医疗保险的价格较低,可刺激医疗保险需求量的增加;相反,如果医疗保险的价格偏高,个人或单位会削减自己的医疗保险需求。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险价格,不仅能使医疗保险机构的收支达到平衡,又可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保险。3.消费者的收入在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需求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医疗保险与经济收入的基本关系。随着个人收人的日益增多,人们用于消费的部分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在变化,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人们不仅要求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且希望在发生疾病时,也能保持相当的生活水平。因此,当安全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就扩大了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由于不同收人水平的人群对医疗保险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对医疗保险的提供者来说,能否提供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医疗保险服务,将是提高医疗保险需求的关键。4.承保范围医疗保险的承保范围是指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如果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医疗保险项目不是投保人所希望得到的,人们将不会购买保险机构所提供的险种,从而影响到医疗保险的需求。5.医疗费用的负担方式不同的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自付的医疗费用比例越高,人们参保的积极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我们可将医疗保险分为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和混合保险。采用不同医疗费用分担方式的医疗保险,将对医疗服务需方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扣除保险(deductible insurance):被保险人在就医时先自付一笔钱,当自付的金额超过一定限额(起付线)时,被保险人不再支付,其余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承付,这种保险称为扣除保险。扣除保险对医疗保险需方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起付线的高低。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起付线过高,又会使许多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被抑制,一部分人的基本医疗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确定适宜的起付线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人的费用意识,约束病人的行为,又能保证消费者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2)共付保险。(又称合作保险,Co-insurance):指医疗保险机构和病人共同承担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即当病人发生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机构为病人偿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其余部分自病人自己承担。实行共付保险,让病人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可增强病人的费用意识,从而改变病人的消费行为。共付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者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共付率(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的高低。共付率(Co-insurancerate)较低时,患者自付的比例就会增加,因此,将会抑制病人的正常需求,尤其对于收入较低的病人,由于无力支付所应共付的那部分医疗费用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但如果共付率较高,则会使病人的费用意识降低,医疗保险机构通过需方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度也会降低。(3)限额保险(limited insurance):限额保险指为病人的医疗费用的补偿设立一个最高金额限制(maximum liability limit),或最大服务量限制,超出部分由病人自付,即通常所说的"封顶"。这种方式限制了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高额或过度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医疗保险成本,但对于患大病而又无力支付的病人来说,则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4)混合保险(mixed insurance):混合保险是将各种费用支付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当在疾病发生概率较高、医疗服务需求量较大、且每笔医疗费用一般都在起付线以上时,可采用扣除保险的形式,以减少医疗保险的成本。如在起付线至封顶线之间的部分采用共付保险的形式以增强需方的费用意识,减少"道德损害"(moral hazard),降低医疗费用及保险成本,又可通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选择(优质低价)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提供效率;在封顶线以上部分设立巨额保险,以达到风险分摊的目的。6.医疗服务的供给医疗保险的需求受医疗服务的价格、种类、医疗费用水平以及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影响。随着医疗服务价格及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医疗支出在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更加迫切。如果医疗服务的种类及质量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不能够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满意的医疗服务,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7.医疗保健制度参保前的医疗保健制度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绝大部分医疗服务费用由国家预算和企业财务开支,使人们产生了免费就医的心理惯性,而参加医疗保险发生医疗费用后自付的比例往往会有所提高,因而影响了人们参加医疗保险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当替代品(公费、劳保医疗)的价格近乎为零时,被替代的商品(医疗保险)的需求在被替代的范围内几乎为零,因此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下,人们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也不会产生医疗保险的有效需求。但对于过去就医需自付医疗费用者,参加医疗保险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因而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较高。8.保险意识是指人们对"医疗保险"这一客观事由的主观认识。有疾病风险存在,且经济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就产生了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可能性,但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人的主观意识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越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于"免费就医"的惯性影响,加之正在试行的社会医疗保险起点低、覆盖面窄,给人们带来实惠的"示范效应"不强,人们普遍缺乏医疗保险意识,因而抑制了医疗保险需求的快速增长。保险意识的另一种表象就是避险心态,不同的消费者对风险的行为是不同的,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表现出避险行为,避险心态越重的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与此相反,面对风险表现出冒险行为的消费者就不会购买医疗保险。9.其他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要其他很多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医疗保险的需求。如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健康状况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应该是健康愈差的人,参加保险的可能性愈大;相反,可能性愈小。但一些研究结果与上述假设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收人、文化水平等原因,没有参加保险,以致小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造成健康状况差;另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公司把那些身体状况极差的人排斥在保险之外。尽管疾病风险的存在是人们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仅是一种客观因素。文化程度对医疗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文化水平高的人,比较相信和容易接受医疗保险,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多。如果人们对医疗保险没有认识,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观愿望,也就不会产生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什么是医疗保险需求

医疗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服务量,即医疗保险机构所提供的一定价格条件下的经济保障需要量,用货币计量单位表示即为医疗保险金额。

医疗保险需求的主体即医疗保险消费者,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一定费用条件下,被保险人抗疾病风险的情况、健康状况以及他们对医疗保险方案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和评价一种医疗保险制度或方案最根本的标准。被保险人既是医疗保险市场中的买方,又是医疗服务的消费对象。他们在医疗保险的筹资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将对保险的效果和效益产生重大影响。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形成的条件[2]

(1)医疗保险消费意愿。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源于对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需要。当无法预料的自然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时,会给人们造成身心伤害,带来经济损失,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就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患病的担忧和恐惧,并寻找某种手段来避免、应付或减少疾病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人们一般都具有购买医疗保险以求平安、稳定、正常的愿望,这种消费意愿成为购买保险的首要因素。

(2)货币支付能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与参保人之间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关系。人们要想获得保险,必须支付一定量保险费。人们对医疗保险需要的满足,受到其货币支付能力的限制。因此,医疗保险需求就是人们在一定的保险费率(premium rate)(价格)条件下由货币支付能力决定的对医疗保险的需要量。

(3)医疗保险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物符合医疗保险机构的经济技术的要求。即参保人想投保的医疗保险险种和保险机构设计的险种相吻合,这是构成医疗保险需求的必备条件。如果需求者所投保的标的是保险机构在技术上难以做到的,也不能构成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例如投保艾滋病。总之,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人们想得到的医疗保障需要就不能或难以转化为真正有效的医疗保险需求。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经济理论[3]

1.财富边际效用递减

尽管人们对财富是偏好的,但随着拥有的财富数量增加,尽管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总效用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的财富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疾病是不可预测的,人们无法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患病、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患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在疾病发生时保持效用最大化,可以在自我保险、购买保险两种方法中选择。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形式[2]

医疗保险需求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有形的经济保障形式,即在物质方面,体现在人们患病和遭遇意外伤害时,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医疗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偿付范围,对发生医疗费用的参保人给予部分或全部的补偿或给付,或通过医疗机构直接提供免费、部分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②无形的心理安全保障形式,体现在转嫁疾病风险,获得医疗保险保障,解除人们因病致贫的后顾之忧,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带来经济保障的实物形态需求,而对心理安全保障的无形需求则认识不足。有的个人和参保单位,由于在保险有效期内没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损失,闽而没有得到经济补偿和给付,就认为参加医疗保险是白花了钱,甚至对投保持消极的态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对上述两种形式的需求都是客观存在和必要的。而且,对于参保人来讲,得到和没有得到补偿的经济意义是相同的。之所以得到补偿是因为其患病受到了损失,按照损失补偿的原则,所得到的补偿额没有超过实际损失额,参保人并未得到额外的利益;而没有得到给付是因为其身体健康没有遭受损失,但参保人却得到了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编辑]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1]

1.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医疗保险承保的。是疾病风险,疾病风险的存在是医疗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疾病风险,它的发生不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而且导致经济上的损失}有时这种经济损失是难以承受的。显然,医疗保险需求强度与疾病风险的存在程度成正比。疾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高,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越大,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积极性以及愿意支付的医疗保险费就会越高,医疗保险需求也就越大;反之,医疗保险需求就小。因此,疾病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

2.医疗保险的价格

医疗保险的需求量与医疗保险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如果医疗保险费率即医疗保险的价格较低,可刺激医疗保险需求量的增加;相反,如果医疗保险的价格偏高,个人或单位会削减自己的医疗保险需求。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险价格,不仅能使医疗保险机构的收支达到平衡,又可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保险。

3.消费者的收入

在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需求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医疗保险与经济收入的基本关系。随着个人收人的日益增多,人们用于消费的部分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在变化,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人们不仅要求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且希望在发生疾病时,也能保持相当的生活水平。因此,当安全的需求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时,就扩大了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由于不同收人水平的人群对医疗保险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对医疗保险的提供者来说,能否提供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医疗保险服务,将是提高医疗保险需求的关键。

4.承保范围

医疗保险的承保范围是指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如果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医疗保险项目不是投保人所希望得到的,人们将不会购买保险机构所提供的险种,从而影响到医疗保险的需求。

5.医疗费用的负担方式

不同的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自付的医疗费用比例越高,人们参保的积极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我们可将医疗保险分为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和混合保险。采用不同医疗费用分担方式的医疗保险,将对医疗服务需方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扣除保险(deductible insurance):被保险人在就医时先自付一笔钱,当自付的金额超过一定限额(起付线)时,被保险人不再支付,其余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承付,这种保险称为扣除保险。扣除保险对医疗保险需方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起付线的高低。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起付线过高,又会使许多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被抑制,一部分人的基本医疗难以得到保证。因此,确定适宜的起付线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人的费用意识,约束病人的行为,又能保证消费者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2)共付保险。(又称合作保险,Co-insurance):指医疗保险机构和病人共同承担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即当病人发生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机构为病人偿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其余部分自病人自己承担。实行共付保险,让病人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可增强病人的费用意识,从而改变病人的消费行为。共付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者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共付率(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的高低。共付率(Co-insurancerate)较低时,患者自付的比例就会增加,因此,将会抑制病人的正常需求,尤其对于收入较低的病人,由于无力支付所应共付的那部分医疗费用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但如果共付率较高,则会使病人的费用意识降低,医疗保险机构通过需方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度也会降低。

(3)限额保险(limited insurance):限额保险指为病人的医疗费用的补偿设立一个最高金额限制(maximum liability limit),或最大服务量限制,超出部分由病人自付,即通常所说的"封顶"。这种方式限制了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高额或过度的医疗服务,降低了医疗保险成本,但对于患大病而又无力支付的病人来说,则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4)混合保险(mixed insurance):混合保险是将各种费用支付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形式。当在疾病发生概率较高、医疗服务需求量较大、且每笔医疗费用一般都在起付线以上时,可采用扣除保险的形式,以减少医疗保险的成本。如在起付线至封顶线之间的部分采用共付保险的形式以增强需方的费用意识,减少"道德损害"(moral hazard),降低医疗费用及保险成本,又可通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选择(优质低价)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提供效率;在封顶线以上部分设立巨额保险,以达到风险分摊的目的。

6.医疗服务的供给

医疗保险的需求受医疗服务的价格、种类、医疗费用水平以及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的影响。随着医疗服务价格及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医疗支出在收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更加迫切。如果医疗服务的种类及质量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不能够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满意的医疗服务,那么就会影响人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7.医疗保健制度

参保前的医疗保健制度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绝大部分医疗服务费用由国家预算和企业财务开支,使人们产生了免费就医的心理惯性,而参加医疗保险发生医疗费用后自付的比例往往会有所提高,因而影响了人们参加医疗保险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当替代品(公费、劳保医疗)的价格近乎为零时,被替代的商品(医疗保险)的需求在被替代的范围内几乎为零,因此在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下,人们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也不会产生医疗保险的有效需求。但对于过去就医需自付医疗费用者,参加医疗保险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因而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较高。

8.保险意识

是指人们对"医疗保险"这一客观事由的主观认识。有疾病风险存在,且经济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就产生了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可能性,但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人的主观意识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越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于"免费就医"的惯性影响,加之正在试行的社会医疗保险起点低、覆盖面窄,给人们带来实惠的"示范效应"不强,人们普遍缺乏医疗保险意识,因而抑制了医疗保险需求的快速增长。保险意识的另一种表象就是避险心态,不同的消费者对风险的行为是不同的,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表现出避险行为,避险心态越重的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与此相反,面对风险表现出冒险行为的消费者就不会购买医疗保险。

9.其他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要其他很多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医疗保险的需求。如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健康状况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应该是健康愈差的人,参加保险的可能性愈大;相反,可能性愈小。但一些研究结果与上述假设相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收人、文化水平等原因,没有参加保险,以致小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造成健康状况差;另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公司把那些身体状况极差的人排斥在保险之外。

尽管疾病风险的存在是人们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仅是一种客观因素。文化程度对医疗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文化水平高的人,比较相信和容易接受医疗保险,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多。如果人们对医疗保险没有认识,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观愿望,也就不会产生对医疗保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