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可以报销的,但只报一部分。
首先需要按当地医疗保险机构批点的当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住院治疗。如果需要去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需要到当地社区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如果是在当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在出院结账的时候,医院会自动给你扣除医疗保险报销的部分。
大部分地区的医疗保险都可以报销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费用,不过报销比例、支付限额会有较大的限制。
参保人在指定医院用医保卡挂号后,经过医生诊断开药,通过医保卡结账,个人资金需要自付现金或者通过医保账户支付,再进行检查、取药、治疗等相关事宜。
其中,门诊方面的门诊费用包括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包括皮下输液、静脉注射、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药事服务费用。
医保报销分为四种,分别是普通门诊、住院、慢性疾病和门诊特定项目。
普通门诊:比如头疼脑热、感冒发烧。
在北京看门诊,有一个1800元的起付标准,全年累计消费1800元以上,20000以下的部分,在社区医院可以报销90%,其他定点医院可以报销70%。
而在广州看门诊的话,没有报销起付标准,定点医院一般可以报销75%,每人每月最多报销300元。
住院:首先花费要达到报销的标准,其次医院等级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一样。
一级医院主要是乡镇和街道医院,二级医院是市、县和区一级的医院,三级医院则是全国、省、市直属的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等级越高,报销的起付标准越高,报销比例越低。
医保可以报销门诊费用的,医保的报销费用范围包括门诊、住院、大病三部分。不过门诊报销的比例相比起其他两项用要少一些。一般情况下,门诊的报销比例在50%以下,统筹基金支付的部分较少,大部分是由参保人的个人账户资金或者是现金支付。
住院和大病部分的报销比例大约在70%-80%左右浮动,根据参保人的连续缴费年限长短略有浮动,缴费年限越长,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越高。
如果参保人没有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那么不管是门诊费用还是其他费用,都必须自行承担,无法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