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clynMartinez
时间:2018-12-19 23:05:36
现在在香港购买保险的人群98%是国内的人,很多人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远赴香港购买保险,因为香港保险在纯市场环境下已发展了近百年,其中英国保诚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相较国内几十年的公司历史,无论产品保障范围、保费低廉、回报率和保险中介服务以及理赔速度的都更为优质且全球医院均认可有效,而且香港保险是以美金核算,且属于境外资产,购买后其价值不受内地税收、债务影响(法院无法执行债务清算)且可形成同时持有人民币与外汇这种分散风险的配置方式。弊端是:年满18岁人群需亲至香港购买保险(未满则由监护人亲至香港),审核保险单严格,要求完全诚信披露身体状况,如有疾病史会安排体检。理赔快于内地保险公司但理赔金是港币或美元,如顾客身处内地由于外汇管制需要2-3天的周转到账。

JenniferDavis
时间:2018-12-19 22:27:14
其实,排斥是因为不了解。
人命币贬值,香港大多保险都是以美元计算,先不说香港保费比大陆便宜两三倍,单单就产品而言,香港保险重疾种类一般比国内多,具体到各个保险公司有所不同,保证额度国内一般50万以内免体检,而香港大概是200万免体检。而且过来最多保障到80岁,有的甚至是65岁,而香港可保终生。例如国内许多人寿保险的免赔条款规定,酒驾,打假斗殴死亡不理赔。而香港只有两种情况不理赔,一年内自杀,被枪毙。
而且香港保险市场历史比大陆久,市场规范化程度高,法律机制健全。香港保险公司一般采用严审核,宽理赔的模式。而国内由于制度不完善,保险公司一般宽审核,严理赔。当然营销人员素质也是一个方面,很多情况是由于营销人员为业绩所误导的。而香港保险代理资格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取得的,而且分级。国内初中生就能拿到保险代理资格证的现象在香港是不可能出现。
有需要多了解一点的就找我。

AllisonMoreno
时间:2018-12-19 19:15:44
购买香港保险的利与弊
近年来,鉴于保额高、费率低、收益高、服务全等优点,我国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成为一种最新潮流。但是,也要考虑到赴港买保险后,两地理赔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保单发生纠纷后维权成本较高等劣势,以及汇率等风险。
据我国香港特区政府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我国香港地区新增个人保单总保费457亿港元,其中“内地客”购买量接近60亿港元,占所有个人业务总新保单保费的13.13%,同比增长了39.5%。
赴港买保险到底好在哪里?
为何越来越多的内地客人开始关注我国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除了较早接触海外市场的高净值人群,还包括了不少普通白领,甚至一些内地的保险专业人士包括精算师都“跑”到香港去买给自己和家人买保险。
与内地相比,我国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从费用上看,到我国香港地区买保障型保险产品的费率比内地低。较为低廉的这部分费用,一方面有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相对更便宜。同样的保障内容,在香港购买的保费要比在内地购买的保费低20%~30%,甚至可达50%以上。
其次,从保险产品来看,我国香港地区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通常都比较宽泛,有利于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利益。以重大疾病险为例,香港地区的保险产品不仅更便宜,其保障范围还更广。又如意外险,通常不仅含意外身故、伤残等赔偿,还提供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
第三 ,从收益上看,在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方面,由于我国香港地区险资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因此获得高收益的几率也相对较大。香港保险公司的储蓄型寿险大都提供4%以上的年复合回报率,甚至高达10%的回报率,分红保单还有附加每年现金红利或基金结余,红利为0%~30%,具体根据公司经营状况而定。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内地的寿险预定利率长期被定为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调为3.5%,可以说在收益率方面,暂时无法与我国香港地区储蓄型保单竞争。
第四,从投保程序上看,在内地投保高保额的保单,体检、财务审查等因素较为严格,投保人想要购买一份超过百万元保额的保单,并非易事。但香港地区保单的保额设置都较高,投保数百万元保额的保单非常常见,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
对于想要为全家人安排保障的投保人而言,香港地区“拖家带口可一起保”的投保规则也更有优势。比如,若以家庭为单位,带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投保意外险,保费通常更加优惠。此外,意外险等产品若连续5年不提出索赔,投保人可以享受“无理赔优待”,获得30%已缴保费的现金返还等。这些细节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赴港买保险有哪些风险?
既然香港地区的保险费用低、收益高、保障广,有这么多优点,那内地客赴港买保险是不是真的就“保险”呢?
实际上,需要提醒的是,在享受赴港买保险的“实惠”同时,消费者更不应忽视潜在的一些风险。
第一,汇率风险。若内地人士赴香港地区买保险,若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是以港币标价的保单,那么汇率风险比较大,毕竟港元是与美元采用联系汇率直接挂钩,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港元的贬值风险就较大。实际上这些年,港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也较大。即便当初是购买美元保单,相对人民币而言也同样有贬值风险。
所幸的是,随着我国香港地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不断强化,近两年开始,香港保险公司也开始提供人民币计价的保单,若内地人士赴港购置保险,不妨采用人民币计价,规避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
第二,理赔可能遭遇的风险。比如,在香港买医疗险,一方面出险后的理赔手续较繁琐,另一方面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地区的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是否会承认是个问题。为此,投保当时就该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
第三,法律风险。内地人士在与香港保险机构发生纠纷后,由于必须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可能导致理赔过程费时费力。而且,香港地区的律师等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会比较惊人。
比如2012年就曾发生一个案例,我国内地一名北美精算师(FSA)因其在我国香港地区购买的一张保单理赔时,与位于香港的保险公司发生纠纷,投诉至我国香港保险索赔投诉局,可惜该局回复称:“保险索赔投诉局的职责是处理投保人不满保险公司拒赔保险赔偿而引致的索赔纠纷,惟投保人必须是香港居民。由于阁下并非香港居民,因此基于职责范围所限,本局抱歉未能进一步跟进阁下的投诉。”所以说,异地购买保险的理赔纠纷和法律维权成本不容小觑。
第四,去香港购买保险,所有合约必须去香港本地签约,内地客户需要到香港保险公司的认证处做认证,包括签署认证文件以及口头说明是否在香港签署所有文件。如果在内地签约,将被视为“地下保单”,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
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则要找专业负责的保险顾问仔细咨询;二则要按照香港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和国内保险公司相比,投保前后有哪些区别,如付款方式、货币差异、术语、理赔范围和限制情况等,免得后悔。

AnthonyBlankenship
时间:2018-12-19 18:41:15
香港保险的弊端是主要在于其严格性
需要其本人亲自去香港签单
带来一定成本和折腾
不过有些国内机构也提供这些方面的帮助,如FOX大陆(仁和家族)

RubenDurham
时间:2018-12-19 15:51:56
购买香港保险的好处跟坏处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要分人群和产品两个方面。
先从产品上来说,简单的回答是,储蓄险和重疾险可以考虑在香港购买,什么意外险,医疗险是不适合的。
人群上我个人建议不要跟风看见朋友都去你也跟着去买,资产相对较高,认可美元经济,想分散投资规避单一币种贬值带来的风险等是适合去香港购买保险的,反之是不适合去购买的。
回到主题香港保险的好处:一从投资回报上来讲,目前香港保险的投资回报的确高于内地,但也是高一部分,不是有些人说的高很多。二从法规来讲,香港法律健全,理赔条款清晰,没有一边倒的条款。三是可以美元投资,可以分散投资。四是重疾险理赔界定清晰明了,保障范围也高一点。
香港保险的坏处:一是购买起来比较麻烦,需本人去香港,费用较高。二是国家外汇管制换汇和续保和理赔资金往来不是很方便。三是香港工作作风不像内地很人性化,比较呆板,完全按照条款来办事,不过有些人也喜欢这样。四是保险公司的资讯获取需要主动去了解,香港保险公司不会轻易联系投保人,他们认为随意联系客户会打扰到客户,所以要及时了解保险资讯。
关于产品的好坏我是想说,没有好的坏的产品,只有适合自己的产品,比如有人认为重疾险没用,他说生病了你给他钱还是看不好,已经发生了钱也解决不了问题。有的人说现在投资每年10%以上回报稳稳的,还买什么保险。反之的人就会认为很适合。单一产品条款这里不好说的太详细,需要再计划书上一一解释才可以。
以上简单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各位,谢谢!

DavidMiller
时间:2018-12-19 14:39:37
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客户。题主对港险能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是特别赞的一件事。
我是医学出身,研究生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父母是国内最大的两间国有保险公司的高层,但是从小我就排斥这个行业,因为在国内这一行太饱受诟病了,真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做这一行。是在即将毕业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香港的保险,第一次我还保持抵触的态度,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开始觉得有意思,历时两个月的深思熟虑,我放弃了国内本专业的就业机会,毅然留在了开始并不怎么喜欢的香港。
我不想说其他的好处,因为之前说了太多次,说腻了,不了解的人怎么也不会了解,抵触的人也会觉得我们夸大。
那就来个软广吧~香港的保险计划是真的好,我们公司的人全部都买了公司的产品,因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
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确实高过内地的大多数人(相信一定不是全部),我一个医学master毕业丝毫不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因为很多同事是从事法律、医药、金融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才,论专业度可以说是完胜的,责任感不好说,毕竟我也听到过有人只是想赚笔快钱就走人的。所以选对代理人,是能不能买好保险,并在后续跟进或索赔能不能很好的服务客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